看见

2021年7月17日16:23:55 1

看见

内容简介

热卖300万本!荣登亚马逊中国2013年度最畅销图书!

天下杂誌总主笔 何荣幸

东森新闻台主播 吴宇舒

知名节目主持人 陈文茜

TVBS《一步一脚印 发现新台湾》主持人 詹怡宜

推荐

「记者是最容易看见歷史,也最容易被歷史看见的人。很多记者因而忘了,看见歷史的目的,是要看见背后的人。柴静不曾忘记,所以她能够看见更多的人心与人性。」

──天下杂誌总主笔 何荣幸

作者简介

柴静

山西人。十九岁在电台主持《夜色温柔》节目,二十二岁于湖南卫视主持《新青年》节目,二○○一年担任央视《东方时空》主持人。

二○○叁年发生SARS,柴静是最早前进疫区的记者之一;同年,她获选「风云记者」。

柴静先后担任央视《新闻调查》出镜记者、《面对面》主持人,二○一○年起担任《看见》节目主持人。

「不同的新闻环境,相同的心灵触动。」

──东森新闻台主播 吴宇舒

「这本书中,我没有刻意选择标誌性事件,也没有描绘歷史的雄心,在大量的新闻报导裡,我只选择了留给我强烈生命印象的人,因为工作塬因,我恰好与这些人相遇。」

──柴静

「高中时,我妈买了一台红灯牌收录机让我学英语,短波能收到台湾电台,家裡没人的时候,我就守着听「亚洲之声」、「中广流行网」,主持人吴瑞文、谢德莎、沈琬、林贤正、李丽芬、陈乐融……我不知道这些名字我写得对不对,但隔了二十年,写下每个名字的时候,我还能听到他们的声音,他们是我的朋友。有期节目,沈琬说一个叫黄家驹的人当天意外去世了,播放了他的歌《关心永远在》,说:「人生在世就要珍惜,因为我们不知道下一分下一秒会在哪裡。」说的时候她哭了。

我当时不知道黄家驹是谁,她说得也没什么出奇,寻常情理,但打动了我,那之前没有成年人用这种方式对我说过话。」

──柴静,摘自本书〈台湾版序言〉

《看见》是央视知名主持人柴静,从事媒体十年对中国社会的观察与省思,是柴静个人成长的记录,也是中国社会十年变迁的备忘录。

柴静以新闻工作者透澈观察与内省、自然沉静的笔调,引领读者思考中国近年面临的种种社会问题,不论是工业污染、违法徵地、家庭暴力,或是同性恋议题,在在都考验着社会的矛盾与衝突。

身为媒体人,柴静清楚知道自己的出发点,也知道目的地,生活不能煳裡煳涂、随声附和,而是要从蒙昧中睁开眼,独立思考、勇于质疑而不轻言放弃,坚定探索事情背后隐藏的真相。

推荐

天下杂誌总主笔 何荣幸

东森主播 吴宇舒

知名节目主持人 陈文茜

TVBS《一步一脚印 发现新台湾》主持人 詹怡宜

【推荐语】

「记者是最容易看见歷史,也最容易被歷史看见的人。很多记者因而忘了,看见歷史的目的,是要看见背后的人。柴静不曾忘记,所以她能够看见更多的人心与人性。」──天下杂誌总主笔 何荣幸

「不同的新闻环境,相同的心灵触动。」──东森主播 吴宇舒

目录

台湾版序言

序言

第一章 别当了主持人就不是人了

「如果你来做新闻,你关心什么?」他开了口,「我关心新闻当中的人。」

第二章 那个温热的跳动就是活着

九年之后,人们还会说「这是进非典病房的记者」,我常觉羞惭。我看到了一些东西,但只不过隐约地感到怪异,仅此而已,仅此而已。

第三章 双城的创伤

对人的认识有多深,呈现才有多深……双城连续服毒事件调查到最后,我们发现,最大的谜,其实是孩子的内心世界。

第四章 是对峙,不是对抗

能不能採访準确,不是能不能完成工作,或者能不能有乐趣这么简单,这事关人的性命,我要是问得不準确,不配坐在这椅子上。

第五章 我们终将浑然难分,像水溶于水中

聚会上,朋友说,你现在做的这些题目太边缘了,大多数人根本不会碰到这些问题。作家野夫说:「那是因为我们已经不是大多数人,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免于受辱了。」

第六章 沉默在尖叫

家庭是最小的社会单元,门吱呀一声关上后,在这裡人们如何相待,多少决定了一个社会的基本面目。

第七章 山西,山西

我出生在一九七六年的山西。山西姑娘没见过小溪青山之类,基本上处处灰头土脸,但凡有一点诗意,全从天上来。

第八章 我只是讨厌屈服

今天你的权利受到损害,你不说话,明天你就会失去更多的权利。

第九章 许多事情,是有人相信,才会存在

二○○六年二月底,我接到通知,迷迷煳煳去别的部门开会。被惊着了,因为在「新闻联播」裡要开一个有我名字的专栏,叫「柴静两会观察」。

第十章 真相常流失于涕泪交加中

準确是记者这一工种最重要的手艺,而自我感动、感动先行是準确最大的敌人,真相常流失于涕泪交加中,我们需要提醒自己:绝不能走到探寻真相的半山腰就号啕大哭。

第十一章 只求瞭解与认识而已

虐猫这期节目播出后,我收到王的短信,她要的并不是同情,节目也没给她同情。她只要求得到公正,这个公正就是以她的本来面目去呈现她。

第十二章 新旧之间没有怨讼,唯有真与伪是大敌

我脑袋裡旧思维习惯改不了,新的又不知道怎么形成。钱钢老师说,你可以看一看歷史,「你只管用力把一个人、一件事吃透了,后面的就知道了。」

第十叁章 事实就是如此

华南虎照片的真假之争,不仅事关技术,更是对事件各方科学精神的检验,真相往往在于毫末之间。

第十四章 真实自有万钧之力

去年地震中坍塌滑坡的山体,现在已经慢慢重新覆盖上了草木,就在这片山峦之间,正在建成新的房屋、村庄和家庭。

第十五章 只听到青绿的细流声

全世界媒体都在这儿,金牌运动员有无数人採访,我说:「那咱们就採访不显眼的吧,失败者也成,只要打动咱俩的就算。」

第十六章 逻辑自泥土中剥离

新闻调查六年,我做得最多的就是征地题材,各种口音,各个地方,各种衝突。节目组每天一麻袋信裡,一半是关于征地的。

第十七章 无能的力量

从世俗的意义上说,卢安克做的事情没用,没效果,不可效仿,也不可推广,但他的存在本身,有一种令人内心惶然震颤的力量。

第十八章 採访是病友间的相互探问

把一个人送回到他的生活位置和肇事起点,才能瞭解和理解,只有不把这个人孤立和开除出去,才能看清这个事件对时代生活的意义。张妙死了,葯家鑫死了,但如果只是死,结束了就过去了,那就是白白死了。

第十九章 不要问我为何如此眷恋

理解的基础是感受。人能感受别人的时候,心就变软了,软不是脆弱,是韧性。

第二十章 陈虻不死

谈起陈虻时,有人说智慧,有人说尖锐,白岩松说「那是个非常寂寞的人。」他的寂寞不是孤单,是没完成。

后记

序 言

十年前,当陈虻问我如果做新闻关心什么时,我说关心新闻中的人——这一句话,把我推到今天。话很普通,只是一句常识,做起这份工作才发觉它何等不易,“人”常常被有意无意忽略,被无知和偏见遮蔽,被概念化,被模式化,这些思维,就埋在无意识之下。无意识是如此之深,以至于常常看不见他人,对自己也熟视无睹。要想“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这才是最困难的地方,因为蒙昧就是我自身,像石头一样成了心里的坝。这本书中,我没有刻意选择标志性事件,也没有描绘历史的雄心,在大量的新闻报道里,我只选择了留给我强烈生命印象的人,因为工作原因,我恰好与这些人相遇。他们是流淌的,从我心腹深处的石坝上漫溢出来,坚硬的成见和模式被一遍遍冲刷,摇摇欲坠,土崩瓦解。这种摇晃是危险的,但思想的本质就是不安。我试着尽可能诚实地写下这不断犯错、不断推翻、不断疑问、不断重建的事实和因果,一个国家由人构成,一个人也由无数他人构成,你想如何报道一个国家,就要如何报道自己。陈虻去世之后,我开始写这本书,但这本书并非为了追悼亡者——那不是他想要的。他说过,死亡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无意识,那才相当于死。他所期望的,是我能继续他曾做过的事——就像叶子从痛苦的蜷缩中要用力舒展一样,人也要从不假思索的蒙昧里挣脱,这才是活着。十年已至,如他所说,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

看见-柴静下载格式有

看见-柴静.pdf

看见-柴静.mobi

看见-柴静.epub

百度网盘下载位置电子书20210717

本站收录的网盘链接均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分享,本站不储存相关资源亦不提供上传下载服务。链接内容仅作分享学习使用,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如网盘链接侵犯到版权方,请反馈给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删除,谢谢!

  • 版权声明: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于2021年7月17日16:23:55,由 发表,共 3205 字。

  • 转载请注明:看见 | 「讲文兄博客」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目前评论:1   其中:访客  0   博主  0

    • wy 0

      好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