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哈顿海滩

2021年7月4日10:34:21 5

曼哈顿海滩

作者: [美]珍妮弗·伊根(Jennifer Egan)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出品方: 博集天卷

原作名: Manhattan Beach

译者: 宋瑛堂

出版年: 2021-3-1

页数: 391

作者简介

珍妮弗·伊根(Jennifer Egan),出生于美国芝加哥,在旧金山长大,先后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2011年,她凭借《时间里的痴人》获得包括普利策奖、美国国家书评奖在内的多项文学大奖,并因此入选《时代周刊》杂志最有影响力的100位名人。此外,她还著有《看不见的马戏团》《望着我》(美国国家图书奖决选作品),以及畅销之作《塔楼》;出版过短篇小说集《翡翠城》。她在《纽约客》《哈泼斯》《麦克斯韦尼斯》以及《犁铧》上发表短篇小说,也为《纽约时报杂志》撰稿。

目录

第一章 海 滩 / 001

第二章 影子世界 / 041

第三章 看 海 / 095

第四章 黑 暗 / 153

第五章 远 航 / 223

第六章 潜 水 / 251

第七章 大海啊,大海 / 311

第八章 迷 雾 / 359

致谢 / 388

硅谷精英的创业秘籍下载格式有

硅谷精英的创业秘籍.pdf

硅谷精英的创业秘籍.mobi

硅谷精英的创业秘籍.epub

百度网盘下载位置电子书20210704

本站收录的网盘链接均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分享,本站不储存相关资源亦不提供上传下载服务。链接内容仅作分享学习使用,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如网盘链接侵犯到版权方,请反馈给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删除,谢谢!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目前评论:5   其中:访客  0   博主  0

    • 阿闵OOK 5

      做为美国经济重镇的纽约,一直是各路移民涌进争取生活空间的城巿,在繁复多元的种族文化及经济发展的庞大机制中,城巿既是希望之渊,也是罪恶之薮。以纽约为背景,交织其多元文化与经济的小说不计其数,做为纽约书写的其中一员,珍妮佛·伊根取得纽约话语权的企图透过《曼哈顿海滩》显露无遗。她追溯历史,以二战为背景,回顾美国步向强盛之路前的罪恶经济体。

      小说的时代背景为经济大萧条时期到二战期间,美国因参与二次世界大战,船舰的制造与修护需要大量工作者,纽约军港造船厂雇用大量女性劳工。美国女性投入职场也正起源于二次大战期间,此时年轻男性上战场,国内部分劳动力由女性取代。小说中的主要灵魂人物安娜,十九岁即在造船厂担任造船零件测量员,之后积极争取成为以修护船舰为目的的潜水员。在以男性潜水员为主的军方系统里,安娜由被排拒到获得肯定,充分突显美国女性争取自身权益的奋战自主精神。

      然而,小说的目的并不仅限于女性在二次大战期间投入战争链环的贡献精神和社会参与。小说一层层挖掘宛如地狱一般挑战法律的经济犯罪结构,在黑暗底层反射一点人性之光,也嘲弄无言的情欲悲剧。

      伊根以安娜之父艾迪的「送包人」身分,带领读者一步步窥探罪恶牢笼。

      「送包人」隐藏身分,以最平凡无奇的装扮为黑道递送黑钱,即使知道一点什么讯息,也要装得若无其事,不留痕迹的完成使命。艾迪为谋取能糊口的薪资,侷囿在送包人身分里,最终因高利贷陷阱可能袭身,转而投向以卖私酒起家、经营多家夜总会及相关事业、游走于法律边缘的曼哈顿滩巨商戴克斯特·史岱尔斯,为他效劳担任他暗中查访诈骗赌局的督察。艾迪的爱尔兰裔身分对上戴克斯特的意大利裔身分,一个安分小心、步步为营,一个精于心计、雄才狡猾,角色身分的设计用以反映二战期间,纽约多元族群势力盘据混杂的暗潮。

      两人的雇佣关系,给了安娜接触戴克斯特的机会,小说的情节发展以豪门传奇、江湖喋血、奇情遗恨的内容跌宕起伏,宛如搬演一部黑暗权钱王朝风云影片。

      但小说诉诸文字,耐看性往往不在于它呈现了什么,而是它如何呈现,呈现的过程作者放出了什么迷魂线索,使读者爱不释卷。以伊根而言,她对人物的掌握堪称一绝,有极仔细的耐心磨出每个人物的细节,这是她实践身为小说家的特别能力,一旦人物经营成功,还有什么不能?人物是小说的灵魂,伊根对于人物的掌握使其小说深具魅力,题材固然重要,若没有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题材充其量只是一个特殊的舞台装饰。她在《时间里的痴人》尚且以大篇幅驾驭多个角色,使其成为有机的连结,《曼哈顿海滩》则不放过任何小角色的出场,务求每个人物都有戏,小如艾迪后来服务的商船上的工作人员,有限的行船篇幅里,人物多为衬托性,但仍有其身世背景,以加强人物形象;配角性的人物如留下怀表遗物的老绅士,虽然只在艾迪少年时短暂出现,却有象征友情与人性暖流的作用,他的出现宛如一道人格引光,指向悲悯、同情,让形同孤儿的艾迪感受人性之光,一生受润,以致将老绅士的怀表视为珍贵的人性遗产,贴身取暖;姑姑布丽安处世态度状似放浪不羁,却娴于世故,扮演了重要的协助者角色。篇中人物,不管分量大小,皆是个性鲜亮,充满故事,也是这些鲜活的人物各自的人生故事,架构起整部小说的深度。

      伊根展现坚实的写实功力,她对背景资料的研究详尽刁钻,透过安娜的潜水热诚,相关的潜水知识依情节进展一一呈现,除了详述潜水着装的沉重配备,连水下的摸索、修船情形也仿如身临其境;而商船遇鱼雷轰炸导致沉没,船员海上逃生漂流的长篇叙述,也画面历历,气候、水流、海象、人性求生的私欲与卑微,构成残暴绝望的漂流记。虽然有些叙述在其他文字与影像画面并不陌生,但伊根善用资料,将资料与想象力两相融合,使知识自然融入情节与叙述中,如船履重,水过无痕。

      整部小说着墨最深的黑社会暴力,颇有一套江湖规则,黑道帮派的恩义、金钱游戏的危机、互为箝制的权力结构、幽暗蠢动的杀机、语言威胁的暗潮,都在小说里处处留痕,继而凝塑出鲜活的赌场、码头、夜总会景象。而象征着黑暗势力最高权威,既令人敬畏,又令人痛恨,形成最高箝制力量的Q先生,更是最大的暴力暗潮,彷如一只无形的眼睛,监控着一切黑帮行为,不允许脱节,正是反抗者不安的来源。即便是一个复制的黑社会形象,伊根也苦心使其如实传真。

      每个时代都有故事,伊根回到四○年代书写二战期间的纽约黑势力和女潜水员的故事,是在回顾一段历史,提醒着美国势力初起时的一段纽约黑暗史,也是在呼应一种历史感吧?毕竟我们的时代已经走得很远了,远到5G的超高速时代已来到,速度缩短距离,资料传输都在弹指间,等待会成为最不耐烦的姿态。但越快速的时代,回顾越耐人寻味。回到历史废墟缓步而行,既平衡速度带来的焦躁,亦是一种致意。

      安娜寻父过程,自己也陷入情爱迷雾,小说以大时代表现父女亲情之爱、家庭维系之爱,及一种浮于世的偶遇爱情,纠葛于恩怨情仇中,如置身雾阵难以看清彼此关系和自己的方位。小说最后,父女俩观看海港之雾,那急来的浓雾,不但过去已存在,在未来,也无可避免。浮生此世,如在雾中,这是小说作者隐于文字下的讯息吧!

      • 闪电杰克 5

        珍妮弗·伊根是当代美国文坛无法忽视的一颗明珠,她曾是布克奖、普利策文学奖的实力得主,其代表作《恶棍来访》(中文版译名《时间里的痴人》)甫一诞生便狂揽42个重量级奖项,并帮助她入选《时代》周刊影响世界100人之列。在国内,有不少作家都是她的拥趸,张悦然就曾在新作《顿悟的时刻》中深入解读过伊根。然而奇妙的是,多年的阅读经历并未能让我与她相遇,若非此番机缘,我甚至都无法将她与btr口中盛赞的“这个时代的普鲁斯特”划上等号。

        时间里的痴人

        7.8

        [美] 珍妮弗·伊根 / 2019 / 博集天卷 | 湖南文艺出版社

        这本《曼哈顿海滩》是伊根暌违七年的作品,也是她首度挑战历史范畴的小说。故事背景相对陌生,讲述的是一个爱尔兰家庭在大萧条和二战期间的艰难生活,主角安娜是布鲁克林海军基地的第一个女潜水员,在动荡的命运中她忽然捕捉到了父亲失踪之谜的线索,因而陷入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纠葛。

        曼哈顿海滩

        8.4

        [美]珍妮弗·伊根(Jennifer Egan) / 2021 / 新星出版社

        故事架构繁复庞杂,涉及的元素有黑帮、战备、船商、畸形儿、性别歧视、不伦恋等,单个标签便足以激起浪潮千丈,如何将它们融合得当,是对作者叙事能力的考验。伊根在这过程中还算交上了一份相对满意的答卷,她的笔触基本顺着安娜的视角展开,从幼时的她跟随父亲来到斯泰尔斯家里,并大胆踏上沙滩,得到斯泰尔斯予以的“坚强”的褒扬后(作者在此点明坚强正是主角的主色调),一路伴着时间顺流而下,跳跃到父亲忽然失踪,安娜在职场中的种种遭遇令她再度大胆选择了对抗现实,几经磨炼成为基地潜水员,而后伊根又把多年未见的斯泰尔斯与安娜编织到一起,通过诗意且缱绻的书写,将他俩之间暧昧又充满张力的关系剖于读者眼前,最终再拾起父亲这一“幽灵”形象,让主角三者的线索并于一条脉络,在戏剧性高涨的跌宕情节中遽然落幕,带领我们重回海滩,最后品尝一下那冷冽潮湿的海风。

        在书中,读者能轻易地发现伊根并不是个囿于单一主题的作家,她偏爱层叠错置的议题,也懂得戛然留白的艺术。举例来说,在讲述安娜成长为潜水员的内容时,伊根不吝笔墨,也设置了不少旁支角色,来烘托出安娜的不易。按照大部分女性主义写作的手法来论,伊根理应塑造更多恶劣的情境以打磨安娜的人物弧,并给她的成长升华至另一个高度。然而她却选择了“浅尝辄止”,或是说她意不在此,相反地,她还释放了多样的信号,让我们无法忽视如斯泰尔斯、父亲埃迪这样的男性角色,以至于读到后期,我越发能觉察伊根的用意——快来看啊,这里的每个人物都饱受摧残,每个人物的内心都留有缺口,平淡无波的生活假面下正悬置着紧绷的神经,一触即迸裂。

        或正因如此,伊根的故事才有了独特的气质。她曾在《恶棍来访》出版时说过:“随着时间流逝,静观人事变迁,这是我的一大爱好。我想了解在时间的波流中,谁在始终坚持,谁最后放弃了,也很想一探究竟,为什么有些事情看似会轻易毁掉你的将来却没有发生,为什么有些人井井有条的生活却横生变故。”书中陡然消失的父亲、在睡眠中呼吸骤停的妹妹、以及如盖茨比一样落入悲剧怪兽之口的斯泰尔斯,无不印证了伊根的观察——生活里皆是惊涛骇浪。她用真实记录取代了故意制造,其效果反倒堪比平地惊雷了。

        当然,这样的叙事手法对读者而言也是一种挑战。伊根的文字算不上简洁,她忠于真实,也自然会把琐碎的对白与日常搬运至故事中,纵然有高超的写作技巧,阅读起来也不免有些冗赘之感,坦白说,小说里涉及军备和海上流浪的部分我基本是囫囵吞枣般地读完的。比较吸引我的是偏女性书写的段落,如安娜对幼时性启蒙的回忆、安娜与斯泰尔斯间弥漫的爱意等等,文笔细腻柔软,字里行间充满旖旎。此外,伊根对斯泰尔斯、父亲埃迪的出现与隐没的处理,稍稍有些随意,特别是故事最后突然视角一变,对准了流浪的埃迪,则与先前安娜的线索完全割裂,读时相对突兀。

        小说结尾处,安娜与父亲重新握住彼此的手,几乎是颤抖着迎接磅礴而至的雾号,故事像在这时才刚刚开始。时间流淌过安娜的躯体,却若浪头冲刷海滩不留痕迹,不知为何,我竟联想起《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结局:

        “他走过漫漫长路才来到这片蓝色的港湾,肯定觉得梦想已经离得非常近,几乎伸出手就能够抓得到。他所不知道的是,梦想已经落在他身后……我们始终追它不上,但没有关系——明天我们会跑得更快,把手伸得更长……等到某个美好的早晨——

        于是我们奋力前进,却如同逆水行舟,注定要不停地退回过去。”

        • Alexandra_xy 5

          阿格尼丝死命搂住她,想用蛮力开安娜深心底的蚌壳。瞬间错觉乍现,她误以为肩膀肌肉发达的女儿是丈夫。——《曼哈顿海滩》
          大萧条过后,安娜一家过着拮据的生活,但有父亲在身旁,有什么困难是无法克服的呢?直到那一天,父亲不辞而别,安娜扛起了照顾家人的重担。

          珍妮弗·伊根的笔触极其细腻,小说里的人物形象生动饱满:安娜坚强且不服输、埃迪无奈且坚毅……故事围绕着两个家族展开,这两个家族虽然在经济上天差地别,但仍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让读者产生无限遐想。除此之外,本书作为女性小说,将美国30年代后的女性生存状况展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职场还是生活,无不反映出那个年代女性的困境。再加上大萧条过后的经济衰败,安娜一家能将房租付清就实属不易,更别说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女性地位的抗争了,一切都太难太难。

          《曼哈顿海滩》情节跌宕起伏,具有电影的既视感,可读性极强。本文将紧密围绕安娜这个角色,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她进行分析,尝试解读她在人生中重大节点所做出的决定。

          《曼哈顿海滩》
          父爱的缺失是否导致安娜产生“治愈型幻想”?
          《不成熟的父母》提到这么一个理论:“成年后,我们在心底期待着最亲密的关系来使我们的治愈型幻想成真。我们对他人的潜意识的期望,其实就是源自那个童年的幻想世界。”安娜曾期盼着父亲的归来,也曾不相信父亲会抛下她。对父亲的回忆是温暖的,突然将父亲的角色从安娜生命中抽离掉,让安娜在潜意识中对父亲这个角色产生了渴望。这或许是她在成年后对德克斯特·斯泰尔斯产生依恋。毕竟,所有的故事都起源于那日在海滩上的漫步,德克斯特·斯泰尔斯与埃迪并肩行走,在安娜眼里,德克斯特和自己的父亲扮演着相似的角色。

          保护欲
          安娜自小保护着莉迪娅,而父亲是在背后保护安娜以及安娜母亲的人。父亲不辞而别后,安娜失去了坚强的后盾,扛起了家里的重担。此时的安娜内心是极其矛盾的,她已经习惯于为母亲和莉迪娅撑起一片天,但内心仍旧渴望被保护,也许这就暗示着安娜后来对霓尔的崇拜与喜爱,霓尔对于安娜来说,扮演者姐姐的角色,再往后看,德克斯特·斯泰尔斯的保护欲也填补了安娜内心的空缺。

          文中阿格尼丝将女儿的肩膀误以为是丈夫的,这一幕实在是动人,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母女这些年来的心酸与无奈。

          《曼哈顿海滩》作为一本女性小说,展现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女性命运,笔触细腻动人,情节跌宕起伏,具有电影的既视感,令人着迷。

          • 薛宝钗的冷香丸 5

            美国女作家珍妮弗·伊根出道以来的长篇作品虽不多,却每一本都堪称难得的精品。她的《时间里的痴人》(即《恶棍来访》)十年前出版后,获得了包括普利策奖和国家书评人奖在内的美国重要文学奖项。时至今日,仍有不少人还把小说里那句经典台词用作社交网络上的签名:“时间是个恶棍,对吧?你要被这个恶棍耍得团团转吗?”当然,熟悉“苹果”创始人乔布斯个人历史的读者不会忘记伊根还有另一层身份:她曾是乔布斯生前的前女友。

            从网络上能找到的伊根照片上来看,她的线条无疑有些偏男性化,单纯看肩膀以上的部位特写,也会感觉到她的高大飒爽;鹰隼般的鼻梁、锐利的双目、硬朗的轮廓。这一切无不让人联想起她笔下那些有棱角、有个性的女人,比如小说《曼哈顿沙滩》中的主人公、在父亲埃迪失踪后一直充当母亲阿格尼丝和瘫痪的妹妹莉迪亚保护神的女潜水员安娜,臂膀肌肉十分发达的她一度“强大”到令母亲靠近她时,错觉乍现误把女儿当作了归家的丈夫。

            美国女作家珍妮弗.伊根
            《曼哈顿海滩》是珍妮弗.伊根首次涉足历史年代小说领域,故事的时代背景被设置在二战时的美国。由于美国的参战,船舰的制造与修护均需要吸纳大量劳动者,十九岁即被纽约布鲁克林军港造船厂雇佣、担任造船零件测量员的女性劳工安娜在触目可及的男性世界里自强不息,发愤图强,终于成为独当一面的女潜水员,然而,此时的她却发现自己不知不觉陷入到了一个针对失踪多年父亲的阴谋中……

            同时,这也是一部多层次,很有立体感的小说,伊根笔下的安娜之父埃迪是一个勇敢坚毅的爱尔兰后裔,他在经济大萧条中通过加入以意大利人为首的黑帮才勉强存活,成为了帮派中最微不足道的无名小卒(送包人)。

            书中,伊根创造了很多令人难忘的场面,制造出了一个爆炸性的结局,将在非洲海岸遭受潜艇攻击的美国军舰与危及安娜未来的国内危机混合在一起。作者对各种大场面的描写以及流畅的故事叙述非常之引人入胜。战争、萧条、创伤、坚强是奠定该小说的基调。

            但在我看来,书中最迷人之处莫过于开篇第一章《海滩》中,已破产的埃迪带着年幼的安娜,开着已被抵押给工会的杜森堡J型车去拜访曼哈顿巨富德克斯特.斯泰尔斯,希望从德克斯特的生意中分一杯羹的经历。在那一天,年少的安娜在途中被父亲一再嘱咐不可露出小家子气,言行举止都要端庄,不能被德克斯特的家庭成员看出他们家真实的财务状况。

            黄昏下的曼哈顿海滩一隅
            于是,安娜拼命忍住了德克斯特小女儿塔芭莎那只漂亮洋娃娃的诱惑,尽管她心里对那只限量版的小号娃娃喜欢得要死,表面上却只能装作不在乎的样子。海滩上倔强脱光鞋袜的下水之举及短暂的交谈,让阅人无数的富商德克斯特对年少的安娜留下了惊鸿一瞥的印象,这一天也成为了成年后的安娜与德克斯特之间故事发展的重要桥梁。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作为读者,每读完一本书都应该有所收获,哪怕关注点不尽相同。在这本书里,有人关注战时经济大萧条状态下美国的民生;有人看到黑势力与富商、警察相互勾结,三者之间错根复杂的纷乱关系;当然也有人把视角放在了那个特殊年代的美国女性为争取自身合法权益而付出的心血以及显现出的不屈不挠精神,我亦如是!

            • 薄荷在1998 5

              文学的世界里,珍妮弗·伊根是操纵因果的女巫。

              二战前夕,仍笼罩在经济大萧条阴翳下的美国正经历一场暗流涌动的变革,所有人都察觉到变化正在发生,但没人能确定未来将流向何处。珍妮弗·伊根把《曼哈顿海滩》的种子播撒在这个风起云涌的时期,用文字培育出了自有一套生态系统的、热带雨林般的纽约。秩序建立之前,纽约处在新旧交替的暧昧时期。少数族裔帮派、意大利黑手党、工会集团,各路势力交替迭起。为供养残疾小女儿而卷入黑帮产业的送包人埃迪;埃迪与众不同的女儿,想成为女潜水员的安娜;为神秘的Q先生服务,生活在历史暗面的黑帮老大斯泰尔斯,珍妮弗透过三位不同处境的主角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程展现了一个神秘又真实,染着血腥气的纽约。

              珍妮弗的高明之处在于不着痕迹地构建故事,大量铺陈细节,以细节为齿轮将所有人和事巧妙地锁扣在一起,进而操纵因果推动情节。她对背景和环境的描写十分细腻,以至于许多播撒在故事底色中的细节在第一遍阅读时并不起眼。于是你注意到这些细节时,何等讶异地发现这些细节已在泥土中长出强健的脉络,将前后的故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故事中着墨最少但又最不可忽视神秘势力Q先生就是最好的例证。故事的开始,埃迪带着安娜拜访斯泰尔斯家,回家时带着冬天罕见的新鲜西红柿。西红柿暗示着斯泰尔斯带埃迪去见了Q先生,并得到了Q先生的认可。而后文中Q先生细心呵护从家乡带来葡萄藤,在家中招待手下,让三个儿子帮他代理各类事务等细节都在暗示着Q先生的身份——西西里黑手党教父。而黑手党极重视家庭成员,亲情血缘高过一切,这也为Q先生纵容巴杰的嚣张和巴杰日后对斯泰尔斯的挑战变得顺理成章。

              《曼哈顿海滩》中每个人物角色都有自己的厚度,饱满而丰富。这不仅需要故事的支撑,还离不开珍妮弗对人性的深耕。例如埃迪与好友达内林纠缠不清的复杂关系。埃迪在少年时期救过达内林的命,但对于自尊心极强的达内林,大恩等同于大仇。达内林好面子,又是混码头的大哥,一方面他感激埃迪曾救过自己的命,另一方面又因为这份还不起的恩情潜意识里觉得矮过埃迪一等,因此嫉恨埃迪,通过在一些小事上故意为难埃迪来获得报复性的心理补偿。但无论如何,这一对兄弟还是爱着对方,情谊牢不可分。而埃迪虽然有着与自身处境格格不入的正义感,但他也有他的阴暗面。小女儿莉迪娅天生残疾,埃迪觉得莉迪娅毁了他原本美满的生活,不能接受这种命运,甚至在幻想中杀死了莉迪娅以求解脱。他把带大女儿安娜外出当做逃避家庭的方式,安娜充沛健康的生命力让他得以逃脱莉迪娅残疾瘫痪的现实。而安娜进入青春期后有了自己的想法,不再是埃迪的解忧草。不管看起来多尽力,埃迪仍然想逃避这个家庭。于是他几乎自毁式地为兄弟报仇,抛弃了这个柔弱的家庭。

              珍妮弗的笔触冷静而不失柔软,没有放大苦难,也没有对人物的所作所为做居高临下式的评价。面对命运的巨浪,与埃迪和达内林相比,故事中的女性角色迸发出澎湃而闪耀的生命力。埃迪把莉迪娅当做噩运,而母亲阿格尼丝和安娜却把莉迪娅当作珍宝,觉得把莉迪娅生成这样子有愧于她。尽管生活拮据艰难,母女俩会把莉迪娅打扮得整洁漂亮,会抓住闲暇时光跳舞,会省下每一点布料羽毛来把家人打扮得体面。埃迪的出走,或者说二战时期美国社会男人们的集体出走,反而给了阿格尼丝和安娜寻找自我的机会。珍妮弗着重人的塑造,而不是故意用人物的性别特质来创造亮点。大量男性入伍后,许多专属于男性的岗位缺乏劳动力,女性劳工填补了这些空缺却仍被旧的观念限制。从船舰的零件到焊接,每个岗位上都有女性的身影,但女性却不能登上船。女性身份给安娜带来的,从来都不是美丽或温情,而是重重阻碍。安娜追寻的自我,不是去做“男人做的事”,而是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她的坚持和争取一步步温柔地化解了重重阻碍,从一开始不被允许下水到长官和同事口中的“我们的克里根”。母亲阿格尼丝在失去一切后重建自己的生活,中年再度出发,成为一名护士。甚至被认为“堕落”的姑姑布里安娜也从没放弃过,最终遵从内心完成了身份的转换。无论处于怎样的境况,这些女性都有一种活泼的昂扬的态度,从不放弃自己的人声。

              命运起起伏伏,有时风,有时雨,大海与安娜如影随形。于安娜而言,大海是冒险是探索是不可捉摸,是温情是美好是期待。人生海海,那些海风吹走的,都会由海浪带回她身边。